6月1日消息,水电由水电水利规划、行业行动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联合主办,启动8家能源央企集团、鱼类81座水电站参加的增殖种余,以“保护生物多样性,放流放流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为主题的联合“迎接2022年世界环境日水电行业鱼类增殖放流联合行动”今天启动,当天共放流各种珍稀保护、年内流域特有和重要经济鱼类950余万尾。水电 据悉,行业行动联合放流活动将在今年持续性开展,启动全年计划放流28种国家珍稀保护鱼类、鱼类31种流域特有鱼类、增殖种余24种重要经济鱼类,放流放流合计2100余万尾。联合 本次活动是在生态环境部和国家能源局指导下,行业首次倡议的水电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大型宣传活动,涉及长江、黄河、金沙江、雅砻江、松花江、大渡河等我国主要水电基地。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郑声安在发言中表示,维护绿水青山、再造秀美山川,中国水电功不可没。 他表示,在水电开发过程中,同步规划、设计、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设施,持续开展包括鱼类保护在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关键技术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践行了“建设生态文明”理念。通过开展此次珍稀特有鱼类的增殖放流活动,有效补充和优化了水生生物资源,促进全社会关注并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院长彭程在发言中指出:在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我国水电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宗旨,协调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经多年实践和发展,形成了“预防、减缓、修复”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体系,在鱼类保护方面,通过生态流量下泄、栖息地保护、过鱼措施、增殖放流等多种鱼类保护措施技术,在各水电基地及主要流域取得了典型的水电生态环境保护案例,尤其在鱼类人工繁殖技术研究方面,重点突破了部分国家保护鱼类和高原高寒地区特有鱼类的繁育技术,为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彭程表示,本次活动作为首次水电行业联合放流行动,严格按照“依法放流、科学放流、有序放流”原则,并将采用“加强科研、注重实效、监测评估、持续改进”的科学手段,努力实现“循生态之道,得鱼水和谐。” 启动仪式之后举行了放流活动倡议书视频现场签订仪式,号召水电行业各单位切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成生态环境友好、山川风光秀美、人水自然和谐的水电开发格局。参加活动的8家能源央企集团签订了倡议书。 在增殖放流活动现场,共设置华电金中梨园、华能雅江、国家电投黄河积石峡、国家能源大渡河瀑布沟、大唐红水河龙滩、三峡金下乌东德、国投雅砻江锦屏、大渡河巴拉等8个分会场。 各分会场结合流域特点和当地条件,组织学生、教师、志愿者和当地有关主管部门共同开展了增殖放流和相关科普活动。当日共有分会场及叶巴滩、观音岩、二滩等20余个电站将放流活动进行了现场连线直播,共81座电站共同参与本次放流活动。在放流活动的同时,华电集团金沙江中游梨园和三峡集团金沙江下游乌东德电站做了典型经验交流。 据了解,国内已有100余座水电站独立或多家联合,持续开展鱼类增殖放流,承担了相关珍稀特有鱼类的人工繁殖及保育等科学研究工作。 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10.6亿千瓦,占全部电力装机的44.8%,其中水电装机3.91亿千瓦,占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的37%。 2021年全年,全国水电新增装机2349万千瓦,“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能源发展转型任务更加紧迫,后续水电开发潜力仍然巨大。 目前,河流生态流量调控、水温影响减缓,过鱼、鱼类增殖放流、鱼类栖息地保护等生态保护和修复技术取得长足进步,并广泛应用到各大水电基地的开发中。(新浪财经 刘丽丽) |